新闻资讯 NEWS

《盐土农业》 ——老科学家的拳拳爱国心、浓浓忧民情

        199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9.5亿亩,而到2004年仅剩18.36亿亩,不断逼近18亿亩国家粮食安全“红线”的边缘。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如何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如何才能有效保护耕地、利用耕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愈发重要的课题。2014年,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农业部等10部委共同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盐碱地治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条第一点重点指出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盐碱地改造科技示范”;2015年“土十条”也明确提出推动盐碱地土壤改良,自2017年起,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开展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
        在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盐碱地农业的背景下,赵其国院士团队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以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现阶段我国耕地保护和粮食增产中重要的一环——盐碱地区的稳产高产。此书在我国土壤资料利用和盐碱地改良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意见下,主要总结近十几年来我国盐土及滩涂农业改良范例,归纳概括改造沿海滩涂、东北、西北等不同盐碱类型土地的盐碱特点及改造利用思路,重点介绍了碱蓬、菊芋、藜麦、海滨锦葵、压砂西瓜、枸杞、盐碱地牧业、海水稻等不同盐土特色农业种植利用模式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为我国从事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科研工作者及农业从业者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
 2024澳门2024免费原料
作者简介
        赵其国,土壤学家、农学家、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长,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委员会主席,国际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国际山地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南京市科协副主席。
        长期从事中国及世界土壤地理与土壤资源研究。在热带土壤发生方面,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红壤具有古风化过程及现代红壤化过程两种对立统一的特征。提出了“土壤圈”研究的新方向,创办SCI收录源期刊PEDOSPHERE,建立了“土壤圈物质循环开放研究实验室”。提出南方红壤分区整治、退化土壤改良,以及土壤生态与环境评价的多种规划与开发方案。曾建议并参与国家“土壤质量”“东南环境质量”等“973”计划项目,参与农业与环境、农业清洁生产、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咨询与研究。2008—2011年参与“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研究并担任组长,首次提出了“生态高值农业”“功能农业”的理念与建议。
        已出版著作24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培养研究生100多名。
        曾获国际道库恰耶夫奖、第四届日经亚洲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奖等国际、国家及中国科学院奖20次。
内容摘录

        碱蓬属于黎科碱蓬属,是一种典型的盐碱指示植物,也是由陆地向海岸方向发展的先锋植物。碱蓬属植物对土壤中的盐分具有累积效应,其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可溶性盐类,并将这些盐聚集在体内,作为有益的渗透调节剂增强植物抵御生理干旱的能力。因此,盐地碱蓬可明显降低土壤含盐量,是盐碱地改良的优势草种;另外,种植盐地碱蓬能显著增加土壤的总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并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以及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
2024澳门2024免费原料 
图为编辑在青海盐碱地拍摄的碱蓬 
        目前,盐地碱蓬主要以自然野生为主,产量极低。在低产情况下,尽管盐地碱蓬植株中盐分累积浓度很高,但盐分总吸收累积量却很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因此,对盐地碱蓬进行驯化栽培,实现其高产,并维持或提高其总的盐分累积量,是快速改良盐碱地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产量为目标,就要投人较高的施肥量;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就要求适宜的施肥量。

本文源自:南大悦学公众号